11月7日,2020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并發表題為《弘揚多邊主義,應對全球挑戰》的致辭。
王毅發表致辭
各位嘉賓,各位朋友:
很高興受邀參加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會議。委員會成立一年來,為中外專家學者交流公共治理理論與實踐搭建了重要平臺。今天的會議以應對全球治理挑戰為主題,契合時代需求,響應國際呼聲,具有重要現實意義。
當前,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反彈,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脅,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,國際格局加速演變。然而,甩鍋推責破壞抗疫國際合作,保護主義威脅世界經濟復蘇,單邊霸凌侵蝕現行國際秩序。
面對國際社會的共同挑戰,選擇團結還是分裂,開放還是封閉,合作還是對抗,檢驗著人類社會的智慧、良知和勇氣。疫情發生以來的現實一再證明,人類社會是一個命運共同體,多邊主義是人間正道,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勢在必行。
疫情發生后,中國始終堅持生命至上、人民至上,尊重科學、擔當盡責,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。我們第一時間采取有力措施,迅速控制了國內疫情。我們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合作,發起新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,向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,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。我們同國際社會建立起人員往來 “快捷通道”、物資流通“綠色通道”、糧食運輸“生命通道”,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,助力世界經濟盡快復蘇。中國經受住了疫情考驗,向世界交上了一份中國答卷,希望能給世界帶來信心和力量。
各位嘉賓,
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上,縱覽國際風云,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將堅定奉行多邊主義、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、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原則立場,提出了應對全球性挑戰、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等一系列重大主張和舉措,集中回答了后疫情時期如何弘揚多邊主義、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這一時代課題。中方認為:
踐行共商共建共享是基本原則。國家無論大小、貧富、強弱,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,都有平等發展權利、追求美好生活權利、參與國際事務權利。全球治理體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設,不能沉迷本國優先,也不能唯我獨尊,要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,推動各國權利平等、機會平等、規則平等,讓不同國家、階層、人群共享全球治理紅利。
維護國際法則秩序是重要基石。國際關系絕不能退回到“叢林法則”時代,各國關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。構建有序的全球治理格局,要恪守主權平等、不干涉內政、和平解決爭端等國際關系基本準則,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,抵制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,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。
堅持開放融通是正確方向。人類歷史和實踐表明,開放帶來進步,封閉必然落后,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。破解全球經濟治理困局,要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,維護以世貿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系,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,在開放融通中謀求互利共贏。
樹立共同體意識是必由之路。人類只有一個星球各國不可分割、命運與共,需要同舟共濟,精誠合作。我們要摒棄意識形態的偏見,跨越民族文化的分歧堅守和平、發展、公平、正義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,共同呵護和建設我們的地球家園。
各位嘉賓,
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、發展、合作、共贏的旗幟,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,恪守維護世界和平、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,為解決當今世界的突出問題分享中國經驗,提供中國方案,作出中國貢獻,為加劇動蕩的國際形勢注入更多穩定性,為瀕臨衰退的世界經濟注入更多正能量。
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。我們愿繼續同各國分享疫情防控的有益經驗,向應對疫情能力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,全力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全球抗疫領導作用,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。切實履行新冠疫苗研發成功后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,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,助力世界早日徹底戰勝疫情。
中國將繼續堅定捍衛多邊主義。中國踐行多邊主義不搞選擇性,而是堅持原則性,這個原則就是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,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,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。我們將積極參與建設更包容的全球治理、更有效的多邊機制,滿足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現實需要。
中國將繼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。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,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、發展伙伴關系。中方將繼續倡導共同、綜合、合作、可持續的新安全觀,在熱點問題上盡力勸和促談,積極應對氣候變化、網絡安全、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,致力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國際公平正義。
中國將繼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。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,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,我們將在歷史上第一次徹底擺脫絕對貧困。中國始終胸懷天下,立己達人,將繼續深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,深化農業、減貧、氣變、婦女兒童、生物多樣性等領域國際合作,與各國在追求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前行。
中國將繼續積極推動開放共贏。開放共贏是中國外交的基本方略。習近平主席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指出,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,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,要素資源共享、讓中國成為世界的市場、共享的市場、大家的市場。這一重要表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。中國已決定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,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以內需為主動力新階段的必然選擇,也體現了世界上主要經濟體發展壯大的客觀規律。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,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容量必將不斷擴大,從而為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市場、分享中國機遇創造更廣闊空間。國內循環帶動國際循環,國際循環又深化國內循環,雙方相互開放、相互促進,將為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不斷注入新的動力。
各位嘉賓,
習近平主席指出,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,人類站在新的十字路口。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持多邊主義,都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。今天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抉擇,采取的每一項行動,都將匯成影響未來世界面貌的歷史合力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沿著多邊合作的人間正道闊步前行。再次預祝此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!
謝謝大家!
王毅與清華公管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合影